close

扭曲操作

扭曲操作(英文:Operation Twist)是美國聯邦儲備局的一種經濟政策,透過賣出短債及買入長債,降低長債利率,藉此勵銀行業向中小企放貸,從而刺激經濟。


扭曲操作由美國經濟學家詹姆士·托賓於1960年代初設計,名稱來自當時流行的扭扭舞(Twist)。扭曲操作其後獲美國聯邦儲備局於1961年首次採 用。當時聯儲局購入以五年期為主的40億美元長期美國國債,同時賣出短債,目的除了降低長債利率,更希望減少流失美國黃金儲備,但當年的成效不大。

2011年9月,美國聯邦儲備局第二次採用扭曲操作,希望能夠解決2000年代後期環球金融危機引起多年的經濟不景氣。

扭曲操作
扭曲操作

 

扭曲操作


「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是50年前由後來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托賓設計的策略,名稱源於1960年代初風靡一時的扭扭舞(Twist)。其大意是透過聯儲局「沽短 債、買長債」,讓長期利率向短期利率靠攏,鼓勵銀行業加強向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放貸,而非一味購入長債,藉以刺激經濟。

聯儲局於1961年首次採取「扭曲操作」,購入以5年期為主的40億美元(約312億港元)美債,賣掉期限較短的國債,當年的用意是希望在維持短期利率高 企的同時,降低長期利率,以減少美國黃金儲備的流失。然而措施當年未能帶來預期效果,時任聯儲局主席的馬丁後來甚至批評,托賓所舉理由「天真得很」。

「扭曲操作」究竟是甚麼意思?


奧巴馬問伯南克,參眾兩院還未在QE3達成共識,債務又到期,有何良策?伯南克與團隊開會,想了很久,亦無良策,只得說﹕「現在只能打加時,長債換短債,將QE2的時間延長,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奧巴馬無可奈何下認同,但是他說﹕「加時還加時,斷不能叫「Over Time」作為今次的行動的名稱。幕僚中有人說不如叫「Operation Twist」,一樣是O.T.,奧巴馬說﹕「不知道你在說甚麼,不過名字不錯,夠撲朔迷離,一於叫「扭曲操作」。

相信「扭曲操作」日後將會變成延期的代名詞,在一般買賣交易,雙方同意,延期亦不是甚麼大問題,有時業主因未能將物業交吉,要求延期,或有時買家因財政不 足,亦會要求延期,沒有甚麼大不了。但是我們的立法會議員不同意,例如天匯延期成交事件硬要地產商到立法會解釋,將立法機構變成司法機構,我覺得這才是 「扭曲操作」。

若果不是「扭曲操作」的英文名叫「O.T.」,相信人們很難從字面上了解到這其實是「延期」。一般人解釋「扭曲操作」就是扭曲操作,應做的事不做,不應做的事落力做,這便是「扭曲操作」。

在地產界而言,政府的打擊炒樓措施真真正正是「扭曲操作」。原本應該協助初次置業的人士置業,扭曲成打擊炒樓,就算將樓價推倒,亦只能令有機會置業的人士 更加難置業,但樓價不跌,政府惟有出更嚴厲措施,結果令更加多人難置業。將樓市越扭越曲,因為知道再置業是會很困難,有物業的市民更加不會貿貿然將物業出 售,樓價在供應減少下就算需求減少,但亦沒有大跌,小調整是免不了。

政府現在為了一小撮人及立法會議員,不但將地產市場正常操作扭曲,甚至扭停,最近物業買賣成交個案一直萎縮,可能比金融海嘯時更加小,這是不合邏輯。經濟 放晴,零售興旺,租金上揚,利息偏低,各種因素應該提升物業成交量,但由於政府施行打擊炒樓措施,扭轉物業市場運作,市民現在買樓困難,賣樓亦不易,但經 濟情況並不會為此停頓下來,若通脹來臨,租金急升,屆時,因受制於政府的各種打擊炒樓措施未能置業的市民將會非常怨恨政府。今次,我們這個政府可能好心做 了壞事。

物業市場被扭曲下已經出現不良反應,任何行業生意受地產成交萎縮的拖累下,必定裁員,匯豐只不過是開始。其他如產代理、律師樓,以至裝修、運輸,不過這些失業數字將會滯後,但當數字顯示出來的時候,政府官員未必認為這些和打擊炒樓有關,只要樓價高企,他們便繼續高壓打擊。

政府亦明瞭,數字亦說給我們聽,已經沒有炒樓活動,樓價在高位只不過是反映它的實際價值,但反對的議員不斷要求,甚至要政府推行限購令,或者將收租的人士 歸納成為炒樓人士,向他們開刀。其他議員不能反駁,因為他們持有多過一項物業,有利益衝突。惟有任由政府聽從反對的議員,繼續對「冧」樓市。

只要在立法會聲音不斷,政府是很難放寬打擊炒樓措施,大家說金融、地產是香港兩大支柱,金融業有立法會議員,為甚麼地產行業沒有?你可以說有一些測量師為立法會議員,但他們只是地產行業中的一環,甚至不是主力的一環,更加不能夠代表地產行業,事實上他們亦沒有。

keyword: 扭曲操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xuite 的頭像
    joxuite

    比黃色鬼屋還便宜

    joxui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